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,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

  楼市有三怕:第一怕开发商爆雷、第二怕一、二线城市房价大跌、第三怕二手房无法变现。这三怕中,最怕的还是最后一怕。

  个别开发商爆雷不可怕

  房子卖不动,资金无法回笼,会加大债务违约和暴雷的风险。

  中国的房地产负债已经非常高,这当然不乐观,好在政策应该是早已经明察秋毫,土拍与开工率都大比例下来了,未来的重点是如何修复负债表,又如何撑住现在的负债不爆雷,确保交付。

  实际上,政策已经做了一个托底。

  金融十六条做了一个升级版,允许债务展期2024年的最后一天,应该说网络上关于恒大、碧桂园、远洋等方面信息很惊悚,其实,不用过度紧张;真要是个别企业,如恒大宣布破产,也完全可以相信有很多办法保交付。恒大负债2万多亿,资债本相抵,当是5000亿的缺口,量级有限。恒大的案例也非常特殊,不能类比。

  只要开发商不出现大面积破产,受罪的是大大小小的债权人。

  城头负债是恒大的30倍,有遵义城投展期的样板放在那了,将债务展期20年,前10年只还利息,后10年还本金,一切都在控制中,城投不出问题,就没有太大的问题,民营开发商破产,国营接盘即可。

  个别开发商爆雷不可怕。

  一、二线城市大跌的可能性在变小

  金融十六做了一个升级版,将开发商的债务展期到2024年的最后一天,这等于是用高负债扛住了流动性,给开发商更多的销售时间;更重要的是,也坚定了一种态度:政策并不打算通过大跌重建供求平衡。

  高负债以时间换空间本身就是一种方向性的暗示,经济在今后十年,很可能出现高通胀,因为高负债总要消化掉,中国经济进入L底部,往好处设想,是一个弱复苏周期,高负债怎么化?只有通过通胀的叠加,才能化去堆积如山的高负债的风险。

  另一方面,无论是土拍收入,还是新楼盘的开发都在大比例下降,供应端也许是无奈,也许是克制,结果却有利供求关系的修复,一直在弱化供求不平衡。

  现在看上去楼市岌岌可危,仿佛分分钟都可能出现爆跌,实际上相对前两年疯魔般的土拍与开发,供求矛盾不是在扩张,而是在收窄,这当然是一个漫长的岁月,但是,毕竟在坚守,真要大跌也不会守到今天了,金融十六条就是态度。

  最可怕的是二手房的存量市场

  认房不认贷出台后,接下来又是广州,打开了一线城市的限制;头两周的的确对一线城市的销量有刺激,同时,也伴随着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:二手房存量市场激增。

  二手房市场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局。

  买房客不是真买,多是去捡漏,上来先砍一半的价,没情况转身就走,根本不是在买房;卖房客降价有限,大多数二手房的卖主都是为了降低负债率,如果价格过低,还不如直接法拍算了,本来也是死马当活马医,至于是换房客,更不会降价太多。于是,流动性没有了,房子很难变现,这是很可怕的症像。

  政策说是房住不炒,在某种意义上,炒是一种流动,如果真的从绝对意义上去理解房住不炒,很可能是对房住不炒的一个误解。

  房子一定要流动起来,如果房子买到手,因工作的、家庭的、债务的种种原因需要换房,却无法立即变现,那么,这个楼市基本就走到了头。

  能不能恢复供求平衡,除了斩断供应端外,最重要的就是保值与变现。如果这两条不具备,中国未来的经济怎么样不知道,房地产一定会进入“失去的三十年。”

  二手房卖不掉,新楼盘也好不到哪去。

  政策对二手房的所有限制,都是多余的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视频通信爆款 9.9 元起, 提供电商、教育、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,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
Top